|
【应用】揭秘打车应用go-jek:18个月内增长900倍 |
【yingyong】2017-11-27发表: 揭秘打车应用go-jek:18个月内增长900倍 科技博客techinasia本周刊文,介绍了东南亚打车平台go-jek如何在创立18个月的时间里业务增长了900倍。目前,go-jek的业务仍在快速增长。今年夏季有媒体报道称,go-jek获 揭秘打车应用go-jek:18个月内增长900倍科技博客tech in asia本周刊文,介绍了东南亚打车平台go-jek如何在创立18个月的时间里业务增长了900倍。目前,go-jek的业务仍在快速增长。今年夏季有媒体报道称,go-jek获得了京东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大笔投资。 以下为文章全文: 在2015年1月推出移动应用的最初18个月中,go-jek增长了900倍。到2016年6月,go-jek平台的订单量已经超过2000万,或者说每天约66.7万。在此之后,这家印尼创业公司成为了“独角兽”,完成了5.5亿美元的融资。这是一支只有不到80名工程师的团队。 go-jek工程副总裁希杜·波纳巴(sidu ponnappa)表示:“即使是现在,在go-jek整个公司范围内,我们可能也只有200到210名工程师。在同一个屋檐下,我们已经至少运营着三家‘独角兽’。” 在业务量方面,波纳巴将go-jek与印度的独角兽创业公司进行了对比。“我们完成的出行单量与印度的ola类似。而在外卖送餐方面,根据公开数据,我们的业务量是印度市场的两倍。这意味着,我们的外卖送餐业务是swiggy和zomato公开业务量之和的两倍。我们的支付业务也与paytm相当。来自雅加达、新加坡和班加罗尔三地的200多名工程师支撑了这一切。” 波纳巴是班加罗尔创业公司c42 engineering的创始人。该公司已经被go-jek收购。目前,go-jek的大部分工程师都位于班加罗尔办公室,不过该公司还没有进入印度市场。 班加罗尔的技术团队为go-jek的打车平台提供了一系列按需服务。“从人头来看,这里是我们最大的办公室,但我们的团队是分布式的。因此你会发现,班加罗尔的每支团队也会有来自新加坡和雅加达的成员,而go-jek的每款产品都会在这三地完成执行。”波纳巴表示。 go-jek是印尼第一家独角兽公司。到目前为止,该公司已经完成了17亿美元融资。目前,该公司提供18种服务,包括打车和上门按摩。此外,用户还可以通过go-jek去寻找巴士、预订活动门票、预约汽车保养以及包裹快递。 关于go-jek的哪款产品最令人兴奋,波纳巴的答案是,go-jek实际上只有两款产品:物流和支付。 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这两款产品的结合。如果你看看物流,那么我们使用同样的车队提供多种服务。实际上,这正是我们的优势。”他表示,“同一名司机会送你上班,也会给你送早饭,或者是在你忘记带钥匙时帮你回去取。” 对他来说,技术并不是一种手段,而是一种媒介。如果你不理解媒介,那么就不能妥善地利用技术。“如果你用做生意的方式来看待技术,例如我只关心结果,不关心你怎么去做,那么你就无法完全利用媒介的力量,而这正是go-jek的正确之处。” 无法预见的规模 在正式加入该公司之前,波纳巴就已经开始为go-jek开发技术。他的公司c42此前帮助其他创业公司和大企业“迭代架构、开发、部署,以及扩大核心产品的规模”。 在应用上线之后,go-jek的小型技术团队没有能力跟上业务的快速发展。此时,go-jek的投资方红杉资本帮他们介绍了c42。 go-jek联合创始人及ceo纳迪姆·马卡里姆(nadiem makarim)今年早些时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的增长速度很快,已经无法控制下载应用的用户数。我们严重低估了增长速度。”司机和乘客都在抱怨订单被冻结,行程无法取消,以及应用“出错”。这意味着漏洞和可靠性差。 此时,波纳巴和印度技术团队开始全面参与进来。 c42和另一家创业公司codeignition此前曾为多家创业公司提供技术服务。作为技术顾问,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,服务的公司包括flipkart、applause、staples labs、quintype、urbanladder和thoughtworks等等。这些公司都曾经处于高速增长阶段。c42专注于任务繁重的后端开发,而codeignition则专注于技术基础设施自动化。 c42与codeignition于2014年底完成了合并,当时它们发现,常常服务于同一家客户。它们于2015年3月开始与红杉资本合作,帮助红杉资本的投资企业应对规模化带来的挑战。 “4月份,红杉邀请我们去印尼,看看他们刚投资的公司。go-jek当时还没有实体。红杉投资的其他公司都比go-jek要大。因此,go-jek当时并不是交流的主要内容。”波纳巴表示。他估计,go-jek当时每天可以完成3000到4000个订单。 然而,“就在4个月之后,go-jek就成了印尼最重要的一件大事。”到9月份,go-jek每天的单量就已经超过了10万:几个月的时间里增长了15倍。 彻夜工作 波纳巴还记得go-jek发展早期的情况。c42的另一名联合创始人尼兰杰恩·帕兰加佩(niranjan paranjape)是最早从印度前往雅加达的人员。他目前担任着go-jek首席技术官。他们常常看到,go-jek的系统由于庞大的订单量而崩溃。当时是2015年7月左右。波纳巴表示:“系统最初是围绕订单处理来设计的。每天的高峰时间段,系统都会宕机,导致业务出问题。” 他笑着说:“我们必须成为第一家涨价的公司,这样用户数就能下降一些。这也是go-jek创造高峰期定价的最初原因。这并不是为了盈利或者其他目的,只是为了让订单量下降至系统能承受的水平。” 帕兰加佩和其他工程师整天都在忙碌,试图在订单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确保系统运转。因此,白天他们完全没有时间去修复系统深层的问题。 波纳巴还记得,帕兰加佩曾经说过:“我要熬几个通宵。你赞成吗?”帕兰加佩和一名同事曾经连续工作了3个晚上,重新开发了go-jek用于匹配司机和用户的分单系统。“这是系统的核心,而这需要能扩大规模。如果你希望扩大交通服务的规模,那么真正要做的就是扩大这个分单系统。” 当时,go-jek刚刚转向golang(或者说go),这是谷歌(微博)2009年开发的编程语言。当时,帕兰加佩并不熟悉这种语言。然而,“帕兰加佩用golang重新编写了分单系统,使得规模立刻提升了10倍。” 波纳巴回忆:“这是一段有趣的时期。我们的工作习惯是在沙发上睡觉,夜里工作,白天确保系统正常运转。” 需要指出,这还是在c42和codeiginition担任go-jek工程顾问期间。 “到2015年7月,我们为go-jek做了很多工程方面的工作。到9月份,codeignition和c42的全部团队,即大约35人,都在为go-jek提供咨询服务。到10月份,我们就开始了收购谈判。” 救火模式 2015年9月,当帕兰加佩和团队完成了第一次优化之后,go-jek的规模迅速壮大。当更多用户开始使用服务时,司机数量明显短缺。随后,该公司需要快速招募更多司机。 go-jek首席运营官洛翰·芒格(rohan mongo)对技术团队表示:“看起来,我们的稳定性问题解决了。所以我要开始招募司机。”团队很高兴地对他表示支持。 芒格找到了一处体育场,开始招募司机,向他们提供应用、夹克、头盔、手机,以及必要的培训。在20天时间里,go-jak的司机总数从2万人增加至8万人。 “我们的系统运转良好,有2万名司机和许多用户。然而在20天时间里,业务又增长了4倍。因此我们回到了起点,拼命扩大系统的规模。”波纳巴表示,“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让系统变得稳定。随后,我们超级棒的运营团队就走出去,杀死系统。然后我们又要忙于救火,让一切再稳定起来。” “在印度,不会有公司在18个月时间里规模扩大900倍,但这就是go-jek的发展轨迹。这是非常粗暴的。前18个月增长了900倍,而目前仍然在不断翻倍。我的意思是,我们已经是一家大公司,但每年仍然能翻几倍。让技术保持运转,确保没有缺陷,确保运行时间稳定,确保司机和用户体验,这一切并不容易。” 这确实很难,但让一切正常运转的关键在于go-jek精益的工程思维。“我们从不会为了解决问题盲目投入大量人力。相反,我们会把专门的人才丢到专门的问题上。”例如,go-jek有一支6人的团队,帮助司机处理应用的问题。 他表示,go-jek扩大规模的方法与大部分印度公司都不同。在印度,如果事情进展得不够快,就需要雇佣更多人。这与成功的公司,例如whatsapp和instagram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例如,在faceboo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时,该公司的团队只有35人,处理着4亿用户。在推出android应用时,instagram几小时就吸引了几百万用户,而在10天内ios和android应用的用户总数就达到了4000万。当时,该公司只有6名工程师。 “我们的理念很严谨。你会发现,在这个公司里,没有什么是需要人工操作的。所有环节都被自动化,没有任何手动步骤。只有在最后阶段将产品推向顾客时,才会涉及到人工。因此,我们非常重视工程开发质量。”波纳巴表示。“我们会筛选3000份简历,只为找到一名开发者。” 他谈到了go-jek如何推出出租车打车服务go-car。这个服务推出于2016年4月,瞄准了地区前两大打车平台grab和uber。波纳巴表示:“在4周时间里,我们从头开始开发并推出了go-car。” 此外,这一服务的发布比最初计划提前了24小时。“运营没有准备好,公关没有准备好,工程也还没有准备好。但有人错误地按下了play store的按钮,提前24小时发布了产品。一旦你点下这个按钮,就无法再收回应用,因此我们只能将错就错。没有出什么问题。在随后的4周时间里,go-car增长了10倍。” 招聘的挑战 收购c42和codeignition是go-jek ceo纳迪姆·马卡里姆的大手笔。在收购之后,35人的团队加入了go-jek。马克里姆在解释收购决定时表示:“在很多方面,这些家伙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经营一家科技创业公司。” “我们犯了一些错,因为对我们所有人来说,这是我们首次做这样的事。这些家伙向我展示了如何管理和构建技术型组织,如何评估开发者和程序员绩效,如何创造基于团队的动力,如何用流程去扩大规模,如何有效地招聘,如何沟通,如何构建技术型组织。我自己原本对这些所知甚少。” 实际上,在go-jek的技术团队中,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计算机工程背景。例如,帕兰加佩曾经是一名机械工程师,而go-jek集团首席技术官艾杰·戈尔(ajay gore)拥有商学学士学位。 波纳巴表示,go-jek并不关心学位和成绩,最关键的是你的编程能力。所有应聘者都被要求解决一个大学水平的编程问题。波纳巴表示:“令人震惊的是,印度的应聘者中只有极少数人清楚这些。” 在go-jek内部,“所有人都要写代码”是个指导原则。戈尔表示:“我们认为,只有亲自编程,软件负责人/架构师/工程师才能做正确的事。这是决定代码是否正确的唯一方式。我们并不认为,软件需要从高空往下俯瞰去绘制蓝图。在go-jek,软件开发不是低级任务,而是我们所做一切的核心。如果亲自写代码,那么管理者就可以更好地评估人员的技术能力。” go-jek赞助并组织了科技圈的一系列活动。每隔一个周末,该公司就会在印度办公室举行聚会。波纳巴表示,该公司可以为任何技术圈聚会提供场地。这些聚会覆盖多个主题,包括clojure、android、ruby、语言框架和工具等等。 戈尔、波纳巴和帕兰加佩也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受托人。该组织已经连续7年举办科技圈活动。他们在印度举办了3场科技行业大会,并赞助无力承担国际差旅成本的开源贡献者,让他们前往国际会议去发言。 波纳巴表示:“在过去多年中,我们注意到,如果想要更好地招聘,那么就必须支持及发展社区,没有任何附加条件。” (【yingyong】更新:2017/11/27 18:02:33)
![]() |